少年被批评后溺亡,批评者只担次要责任 | |
少年被批评后溺亡,批评者只担次要责任
少年被批评后溺亡,批评者只担次要责任2018 04/20 09:07 新京报 分享刘昌松 时评作者 “批评少年案”一审判决不赔不太妥当,终审判赔则大体方向正确,只是判赔10万元明显过重。 这两天,“少年被批评后自杀溺亡,批评者被判赔10万喊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该事件原委是,河南商丘民权县男子杨俊奇,因看到同村少年杨壮壮翻越堂哥家院墙,遂抓住他并对其批评半个小时,最狠的话是“你信不信我告诉你妈,让她揍你,你以后再这样要是被别人抓住了,小心别人揍你”。杨壮壮被批评后投井自尽。杨壮壮父母提起民事诉讼,民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请求,商丘中院二审则判决杨俊奇赔偿10万元。 该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河南郑州发生的“电梯内劝阻吸烟导致老人猝死案”。两案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案裁判结果正好调了个。劝阻吸烟案终审判决不承担责任,当时备受认可,因为既符合法律思维,又符合常识判断。那这次事件又是否符合常理和法律思维呢? 在我看来,一审判决不赔不太妥当,终审判赔则大体方向正确,只是判赔10万元明显过重。 跟劝阻吸烟案有别,“批评少年案”中杨俊奇面对的是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对少年儿童批评教育,应注意方式方法,以防伤其自尊,青春期心理敏感也应考虑。杨俊奇当着众多同村村民的面训斥该少年,且说要告诉其家长,可能分寸就有点过了。 因此,商丘中院终审判决引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认为对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杨俊奇当天对杨壮壮只有教育批评却没有足够保护,从而对其心智造成压力和影响,存在一定的过错。这算得上合法有据。 而劝阻吸烟案中,虽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强调优待老人、赡养老人、保障老人,但未强调对老人也要“批评与教育相结合”,所以万一正当批评引起老人心脏病发作,只能算意外事件而非法律后果。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有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义务,这不是道德义务,而是法定义务,未履行好法定义务造成后果,用来辅助判断该行为有一定的“过错”,是合适的。 杨俊奇的批评行为与杨壮壮的自杀身亡之间,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呢?我觉得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偶然间接的因果关系,还是存在。 终审法院认定,杨俊奇的批评是导致杨壮壮自杀的唯一外来不当诱因,就是认定了其偶然性和间接性,偶然性体现为稍过激批评正巧碰上少年“内向且敏感”,间接性体现为批评与死亡中间隔了个“少年心理过于脆弱”的直接死因。 因此,孩子父母平时教育不够和少年自身修养不足,应对该少年死亡负主要责任,杨俊奇只需负很轻微的次要责任。故判赔10万元明显过重,1万元以下比较合适,既教育杨俊奇,也警醒他人。 希望该案能带动更多法律意识走进人心。 THE END | |
上一篇 : 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9.6万人 省部级及以上干部22人 | |
下一篇 : 西安警方9天告破"区块链"传销大案 |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