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新闻通气会 | |
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新闻通气会
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新闻通气会![]() 9月7日上午10:00,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组委会在省文化厅第一会议室(省行政中心2号楼4065室)召开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新闻通气会,省文化厅副厅长周明洁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武潇主持发布会。
主持人:为了顺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新变化、新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2014年开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我省连续四年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全省的文化消费供给不断加强,文化消费的业态逐年丰富,文化消费的环境持续优化。这项活动呈现了安徽文化的丰富多样,展现了文化强省的建设成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 主持人:安徽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武潇 今天上午,我们召开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新闻通气会,邀请省文化厅副厅长周明洁同志到会,介绍本届活动的前期筹备、进展情况和重点活动安排。出席今天通气会的还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他们将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请周厅长作介绍。 周明洁: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下面,我代表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组委会,就第五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基本情况和重点安排向各位作一介绍。 ![]() 发布人: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 周明洁 一、基本情况 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文化厅等省直单位、文化企业、各市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将于2018年9月至12月(9月8日举行启动仪式)全省范围展开。 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文化消费、提升文明素养为目标,着力培育文化消费理念,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业态,引导消费行为,释放消费潜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活动主题为“促进文化消费提升文明素养”,坚持“创新推动,精准拉动,政企互动,上下联动”的原则。 消费季期间,全省上下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们从中精心筛选了40项重点活动,分为4大系列: 1.“五看”刷卡消费立减折扣系列活动。引导城乡居民“五看”(看书、看报、看戏、看电视、看文化旅游景点)消费,由财政提供补贴资金,采取“总量控制、直补消费、立减折扣、补完为止”的办法,消费者在全省特约商户,按设定规则享受不同的“立减折扣”优惠,同时还可以享受特约商户自行提供的优惠,即“折上折”。目前,全省征集特约商户701家。 2.“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活动。重点包括中国农民歌会暨农村现代戏展演、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省内外优秀剧目展演、全省小戏折子戏展演、文化扶贫携手小康巡演等9大系列,合计1000余场。 3.文创及非遗产品系列展销活动。重点包括以省博物院为龙头的全省文博系统文创产品展示展销;全省文化馆系统组织的非遗及民间工艺品、民俗文化展演展示;全省图书馆阅读推广进校园、进乡村等;以及第十二届合肥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淮南、阜阳等市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会、组织全省优秀文化企业参加北京文博会等。 4.数字文化产品系列展销活动。展示近年来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重点包括第五届动漫大赛暨首届乡村文创大赛、信息消费城市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淮北市动漫电竞嘉年华、马鞍山市“互联网+文化惠民”等活动。 二.重点安排 这里,我详细介绍一下“五看”刷卡消费立减折扣系列活动和“好戏大家看”系列活动。 1.“五看”活动。作为省组委会重点活动安排,“五看”(看书、看报、看戏、看电视、看文化旅游景点)消费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 消费者在全省书店、报刊、剧院、电视收费、文化旅游景点的特约商户(具体名单由省组委会办公室向社会公布)购书、订报、看戏、缴纳电视费、游览文旅景点时,按设定规则享受不同的“立减折扣”优惠,其中,对国贫县在补贴额度、补贴比例上给予重点倾斜。 省级资金共安排918万元。其中对国家级贫困县,单设资金210万元;其余市县共628万元;安排手机报订阅补贴80万元。 补贴方式。消费者持62开头银联卡在全省特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即可享受惠民折扣直补优惠。支持62银联IC卡的闪付功能,特约商户全部开通“免签免密”受理,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良好体验。也可以运用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APP)进行银联二维码支付。鼓励各市安排资金,配套直补消费季活动。补贴采取“总量控制、直补消费、立减折扣、补完为止”。 为体现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消费季期间,将组织图书、报刊发行和有线电视运营机构带着POS机,到全省各乡镇上门服务。 2.“好戏大家看”系列活动。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艺术交流,展示创作成果,培育演艺市场,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戏曲繁荣发展,省文化厅将在消费季期间,举行“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活动。 此次展演邀请了省内外70余家演出单位参演,1000余场演出,其中大戏47台(94场),小戏折子戏9台(12场),儿童剧2台(14场),赴贫困县巡演1018场。荟萃戏曲、音乐、歌舞、歌剧、音乐剧、曲艺等优秀剧目,既有新创的现代戏,也有经典的传统戏;既有获国家大奖的剧目,也有乡土气息浓郁的小戏折子戏,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集中展演优秀现实题材艺术作品。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展演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此次展演26台现实题材作品,反映了革命战争、英雄人物、脱贫攻坚、家训家风、乡风文明等方面内容。 二是用艺术作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滁州,举办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同时举办农村现代戏展演。 三是用文艺的形式宣传脱贫攻坚。开展“文化扶贫,携手小康――全省惠民巡演乡村行”活动,组织优秀演出团体,到贫困县开展惠民巡演,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助力精准扶贫。 四是首次举行“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和非遗传统戏剧扶持项目展演。以“源于石牌、聚于石牌”为主题,组织全省范围内的民营黄梅戏“百佳院团”汇聚怀宁县石牌镇,展演优秀黄梅戏传统剧目,助力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为展示我省非遗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在合肥举行非遗传统戏剧展演活动。 本届消费季得到省直有关单位、文化企业、各市及新闻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这里,我代表省组委会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支持下,本届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厅长的介绍,下面是交流互动环节,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话题提问。 安徽日报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安徽日报记者。请问本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的亮点和特色在哪里?谢谢。 ![]()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房蒲生:1.组织发动面广。今年重点活动的征集,得到了各市和省直各单位,以及中央驻皖单位的积极响应。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继续保持全方位参与,16个市全部申报了重点活动。五看活动特约商户分布全省,达到701家。 ![]() 安徽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 房蒲生 2.活动针对性强。一是根据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和文化消费项目市场化程度,将往届“五看”(看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调整为“五看”(看书、看报、看戏、看电视、看文旅景点)。二是新增文创及非遗产品系列展销活动、数字文化产品系列展销活动等,以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新需求,扩大的文化消费新供给。同时,也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拉动文化消费的效益。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您好,我是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请问好戏大家看剧目安排上有什么特色?谢谢。 ![]()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钱梅:一是突出现实题材作品,体现四个讴歌。既有《永远的大别山》《青春之歌》《党的女儿》《大别山母亲》等红色革命题材的作品,又有《春风化雨》《一个都不能少》《燕子归时》等反映脱贫攻坚的作品;既有《邓稼先》这样的讴歌英雄的作品,又有《老支书》《映天红霞》反映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民解忧的作品;既有《春风化雨》《筑梦家园》反映扶贫干部攻坚克难的作品,又有《套路》《凤凰坡》反映贫困户多种心理的作品;既有《都是钱的事儿》反映天价彩礼的作品,又有《悠悠南山风》《家风》等反映家训家风的作品。 ![]() 安徽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 钱梅 二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心下移,倾情基层,开展“文化扶贫,携手小康――全省惠民巡演乡村行”活动,该项活动是省文化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创新之举。将组织优秀演出团体,到国贫县、省贫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惠民巡演1018场。 三是黄梅戏名角云聚。在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期间,举办黄梅戏新创剧目展演,邀请了湖北、广东、江苏、江西等外省优秀黄梅戏团体参加演出,黄新德、吴琼、杨俊、张辉、蒋建国等均将亮相。 主持人:谢谢周厅长的介绍和两位处长的回答。刚才周厅长已作了介绍,本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以“促进文化消费、提升文明素养”为主题,从9月至12月历时四个月,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各家媒体对本届活动做到大力宣传、及时报道、广泛传播、生动介绍。特别是各媒体所属的新媒体平台,要通过动漫、图说、H5、秒拍、微视频、微纪录等,进行多形式、立体化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将于明天上午9:30,在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万年埠社区宝文广场举办,欢迎记者朋友到会感受文化活动氛围,进行采访报道。)
| |
上一篇 : 首场优秀剧目展演 《仲夏夜之梦》精彩亮相 | |
下一篇 : 中外专家紫禁城探讨古都文明遗产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