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流 > 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

娄山关上的“农家书屋”:传承红色文化新空间

娄山关上的“农家书屋”:传承红色文化新空间

  • 2024-10-30
  • 来源:

娄山关上的“农家书屋”:传承红色文化新空间

一处处“小阵地”成为群众的文化“大粮仓”。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一间仅3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存放有图书近5000册,内容涉及党史、文学、农业等多个门类。娄山关社区第一书记曹光敏说,这间书屋是服务农民、传承娄山关红色基因的好载体。在娄山关地区,这样的“农家书屋”受到当地百姓青睐。

娄山关社区景色。(受访者供图)

1935年,红军在娄山关取得大捷。从此,娄山关深深地烙印下红色基因。多年来,当地百姓传唱红色故事、发扬红军精神,让这里的红色文化积淀越发深厚。而近年来,以红色教育为核心主题的“农家书屋”逐渐在娄山关地区兴起。

娄山关社区居民在“农家书屋”借阅书籍。(受访者供图)

娄山关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余小君每天负责协助居民借阅书籍。他说,社区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不少社区居民和学生常常到书屋借阅。在书屋的一个角落,他向记者展示了“空中农家书屋”有声阅读设备,居民只要打开机器接收信号,再戴上耳机,就能选择收听自己喜欢的红军故事。

娄山关社区组织社区部分小学生在“农家书屋”内开展读书会。(受访者供图)

当地干部群众认为,“农家书屋”的意义,一方面是促进干群共同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提供了传承红色文化的新空间。娄山关社区已在“农家书屋”内做过多次读书会,吸引不少居民和村里的学生积极加入。从“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借阅书籍、举办社区的读书会,再到组建“书香农家”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红色理论宣讲,当地不断拓展“农家书屋”功能。

娄山关居民杨会兴,不仅是志愿者,还在社区自费建设了一家“农家书屋”,起名为“群兴书屋”,收藏上万册图书,免费提供给当地居民和夏季前来避暑小住的游客阅读。杨会兴爱好阅读,并希望通过阅读来开展党史教育,提升理论素养。在书屋门外,杨会兴放置了一块展板,上面展示着他每天坚持手抄的红色经典、红军故事和摘剪的新闻报道,供前来借阅图书的居民和过往的路人观看学习。

理论与实践并重,线下借阅与线上听书结合,板桥镇党委副书记郑刚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已有10家“农家书屋”,收藏书籍40000余册。娄山关上的“农家书屋”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记者:刘智强

编辑:初杭

【责任编辑:刘勉】
上一篇 : 【新华书单第26期】妇女节特刊|每个“她”都了不起
下一篇 : 让文艺批评“活”起来

中医名人>>更多

乡村振兴在行动|

走遍中国网...

智慧大脑显本领

走遍中国网...

生态环境部:“十

走遍中国网...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