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齐风鲁韵,赓续古智今声 ——安徽理工大学知行德育工坊实践团队赴山东淄博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 |
寻迹齐风鲁韵,赓续古智今声 ——安徽理工大学知行德育工坊实践团队赴山东淄博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保护、创新、弘扬齐鲁文化,2025年7月-8月,安徽理工大学知行德育工坊“寻迹齐风鲁韵,赓续古智今声”实践团奔赴淄博,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据悉,该次实践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山东省2025年“三下乡”齐鲁文化专项中唯一获批的安徽省高校项目。 知行德育工坊是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学生主导、教师扶助,学院指导的方式组建进行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团体。实践团队成员涵盖安徽理工大学各学院优秀学子,由知行德育工坊统一召集组建,工坊总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汪蕾老师带队,旨在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寻“根”传承中铸牢“中华之魂”,为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首探淄博博物馆,寻根齐鲁文化源起 7月26日,安徽理工大学知行德育工坊实践团队首站走进淄博博物馆,开启“寻迹齐风鲁韵,赓续古智今声”文化溯源之旅。馆内四大主题展览如历史长卷徐徐展开,让团队成员沉浸式感受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馆藏文物精品展精选的铜鸟柄灯、钧窑瓶等百余件珍品,彰显着淄博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团队成员们不时驻足记录,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刻体悟齐风鲁韵的时代传承与精神力量。 实践团队参观淄博博物馆 踏访齐国古遗迹,解码千年文明密码 7月27日,实践团队走进齐国历史文化博物馆,在齐国历史遗迹的厚重底蕴中,深入探寻齐文化的千年脉络。博物馆依托齐国故都遗址而建,馆内丰富的文物与场景复原,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历史生动铺展。成员们在临淄故城展区驻足,通过复原的城墙残垣与出土的瓦当、陶器,想象当年临淄城“车毂击,人肩摩”的繁华盛景。稷下学宫场景复原处,仿佛能听见诸子百家论道讲学的千古回响,深刻感受齐国“百家争鸣”的文化包容。成员们认真记录、不时交流,在触摸历史遗存中感悟齐文化 “务实、开放、创新” 的精神内核,让古智今声在寻迹中不断传承。 实践团队参观齐国古遗迹 周村寻韵听商户心语,鲁商溯脉悟匠心传承 7月28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天下第一村”周村,在古今商脉的交融中探寻齐地商业文化的传承密码。团队首站走访红木家具店,店主结合榫卯结构实物,详解传统工艺在材质选料、设计创新上的现代转型,分享“坚守匠心、适配需求”的生存之道。在非遗调味品工坊,成员们亲尝“醋味冰淇淋”与“酱油咖啡”,酸甜交织的独特口感中,经理苗丽揭秘将百年酿造技艺与年轻消费偏好结合的创新思路,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随后,团队参观周村烧饼博物馆,观摩 薄如蝉翼、香酥可口的烧饼制作全过程,了解这项国家级非遗的千年传承史。在周村大染坊,蓝印花布的靛蓝纹样随风摇曳,老匠人演示的 “浸染、晾晒” 工艺,让成员们直观感受传统手工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
实践团队来到周村开展调研 下午,实践团队走进鲁商文化馆。馆内 “诚信为本”“货真价实” 的匾额静静陈列,与周村商户的经营理念遥相呼应。从明清票号的账册文书到近代商帮的往来信函,从老字号的招牌幌子到鲁商家训的拓片,文物史料系统展现了鲁商 “以德经商、以义取利” 的精神内核。通过全息投影重现的 “周村开埠” 场景,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齐地商业文化的绵延传承。一天的行程中,古街的烟火气与博物馆的历史厚重感交织,让成员们深刻体悟到齐风鲁韵中 “经世致用、守正创新” 的商业智慧,更坚定了赓续文化根脉的青春担当。 实践团队学习传统非遗创新案例 漫步八大局烟火巷,探寻诚信经营红火秘辛 7月29日,实践团队走进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在烟火气中探寻现代淄博诚信经营的密码,解码烧烤经济红火的深层逻辑。谈及淄博烧烤的火爆密码,经营烧烤店的张师傅深有感触:“咱淄博人讲究‘以诚待人’,食材新鲜、分量足实是本分。” 团队观察发现,从商户自发遵守的价格约定,到市民主动维护的城市形象,再到政府部门精准的服务保障,正是齐鲁文化中 “重信守义” 传统的当代转化。这种将淳朴民风融入商业实践的坚守,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更让 “淄博烧烤” 从美食符号升级为文化IP。成员们表示,八大局的烟火气里藏着文化赋能经济的生动答案,印证了齐风鲁韵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八大局商品展示 驻足陶瓷琉璃馆,细品古艺流光文化底蕴 7月30日,实践团队走进中国陶瓷琉璃馆,在流光溢彩的古艺珍品中,探寻齐地琉璃工艺的千年文脉与文化底蕴。步入展馆,时光仿佛在晶莹剔透的琉璃器物中倒流。从战国蜻蜓眼琉璃珠的神秘纹饰,到明清刻花琉璃瓶的雅致造型,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千年工艺密码。从实用的琉璃器皿到精美的观赏摆件,馆内藏品完整呈现了琉璃与陶瓷工艺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轨迹。成员们一边记录工艺细节,一边交流感悟,深刻体会到琉璃工艺中蕴含的 “天人合一” 造物理念与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实践成员们表示,通过此次参观,深刻感受到琉璃工艺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齐鲁文化的生动载体,而他们也将以青春之力,让这份蕴含着先辈智慧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赓续齐鲁文化的千古新声。 中国陶瓷琉璃馆展品 致敬裕禄纪念馆,深悟为民初心精神薪传 7月31日,实践团队走进焦裕禄纪念馆,在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实物展品中,追寻为民初心的精神脉络,感悟齐鲁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深刻内涵。展馆内,“县委书记的榜样”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实践团队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从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使用的旧藤椅、补丁摞补丁的被褥,到他带领群众治沙种树的工具,实物展品无声诉说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故事。成员们在治沙造林 场景复原前驻足,看着沙丘模型上的点点绿植,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焦裕禄带领群众与“三害”抗争的坚毅身影。馆内“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与齐地文化中“以民为天”的思想遥相呼应。成员们认真记录感悟,在交流中表示,焦裕禄精神是齐鲁优秀文化在当代的生动诠释,这份为民初心的精神薪传,正是齐风鲁韵最动人的时代回响。 讲解员介绍焦裕禄同志生平事迹 探访历史文化馆,深掘齐鲁文脉民本精魂 8月1日,实践团队走进齐文化博物馆,在跨越千年的文物史料中深掘齐鲁文脉中的民本精魂,感悟传统文化与精神传承的力量。展馆以齐鲁文明五千年为主线,墙上镌刻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思想语录,清晰展现了齐地早期民本思想的萌芽与发展。讲解员介绍,这些文化遗存所承载的民本理念,正是齐风鲁韵穿越时空的精神内核。成员们认真记录展品细节,在交流中深刻体会到,齐鲁文脉中的民本精魂,正通过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成为赓续古智今声的精神根基。 实践团队参观齐文化博物馆 调研红叶柿岩村,体察乡村振兴实践新篇
实践团队调研红叶柿村 齐鲁文化分享会,调研实践成果展示 8 月 15 日,实践队团邀请“长江读书节讲书人”童琳,于浙江杭州开展齐鲁文化分享会。现场汇聚 30 余名青少年,以“寻迹齐风鲁韵,赓续古智今声” 为主题,搭建起齐鲁文化交流传播的新平台。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通过图文、视频,生动呈现淄博琉璃博物馆、焦裕禄纪念馆等地调研成果,将齐鲁大地的历史底蕴与红色精神娓娓道来。童琳围绕齐鲁文化脉络,结合红色革命文化传承,深入解读齐风鲁韵的时代价值,从稷下学宫的思想光芒,到焦裕禄精神的当代回响,引导青少年触摸文化根脉。现场氛围热烈,展现出杭州青少年对齐鲁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为跨地域文化交流注入青春活力,助力红色革命文化淄博篇章持续传扬。 齐鲁文化分享会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循齐风鲁韵而行,在陶瓷琉璃馆触摸匠心、焦裕禄纪念馆悟初心、历史文化馆掘民本精魂、红叶柿岩村探振兴活力,终以分享会聚共鸣。齐鲁大地,历史厚重与时代新貌交织,古智今声跨越时空。文化传承,青年当为桥梁,让“寻迹”不止步、“赓续”恒存心,以青春之姿,为文化传扬、乡村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齐风鲁韵在新时代,因青年而常新,因传承而永恒。
撰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汪慧仪 | |
上一篇 : 包河区七彩竹园幼儿园开展公益阅读课活动 | |
下一篇:没有了 |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