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碳建筑:未来生活新方向 | |
近零碳建筑:未来生活新方向
近零碳建筑:未来生活新方向在“建筑全过程”中,许多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从钢筋水泥混凝土等建材的生产和运输,施工,再到竣工后的运营维护,直至多年以后的废弃和拆除。 2021年底,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公布了《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统计了2019年中国“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占当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6%。 一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漫长,涉及的环节和流程众多,涉及排碳的环节同样繁杂,这时“近零碳建筑”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里。 什么是“近零碳建筑” “近零碳建筑”是指建筑物通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运行过程中全电化,不使用燃气,建筑排放的碳量处于较低水平。 “近零碳建筑”不仅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还收集并再利用雨水、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近零碳建筑”如何打造 关于“近零碳”如何实现,有专家介绍,可采用传热系数更低的幕墙建材;空调精细化运行,温湿度独立控制;集成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 比如,在材料应用方面,减少材料的使用能源需求,选择有环境数据,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和能源,节能设计选择玻璃幕墙、自然风空调系统等。 在建筑管理和维护服务方面做加法。对既有建筑进行升级改造,重视日光、风、雨和地热等细节;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商业建筑的使用,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 同时,大力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优先发展节能节水建筑技术;采用3D打印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高效、高品质和客户定制等优势的技术;运用预制模块化建筑技术(PPVC),相比传统施工方式,PPVC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能减少水、空气和噪音污染,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满旭蕊 】 | |
上一篇 : 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 |
下一篇 : 安徽一厅干履新 |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