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流 > 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

文化植阡陌 新风沐乡邻

文化植阡陌 新风沐乡邻

  • 2024-10-30
  • 来源:

文化植阡陌 新风沐乡邻

时间:2019-03-11 10:12:00

记者王永霞通讯员程颖

博望区博望镇滨湖村有座农耕文化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水车、灌稻机等一批在历史长河中早已销声匿迹的农具。村里人说,建这座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初衷,是为了留住世代传承的乡愁,守护延续上百年的文化记忆。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滨湖村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成为打开博望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扇窗。近年来,博望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开展移风易俗,弘扬乡贤文化,培育淳朴家风,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造福众乡邻

去年12月12日,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丁成双嫁女儿,办了10桌酒席,每桌花费370元。“3700元酒席钱就能把女儿嫁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丁成双说,前几年村里人讲排场,喜欢到镇上、城里办酒席,一桌下来至少1000元,幸好村里建了小礼堂,酒席不出村,省钱还方便。

百峰村是个丘陵山区村,以前村民婚丧嫁娶,都喜欢大操大办,即使家里没钱,借钱也要撑起脸面。“以前老人去世,全村人酒席吃几天,乐队请七八班,花费至少两三万。”村党总支书记齐道贵说,2016年,为了倡导节俭之风,村里开展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建起了小礼堂,专门给村里人办红白喜事的时候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办了四五十场红白喜事,每桌不超过400元,攀比之气压下去,文明新风刮起来。”齐道贵高兴地说道。

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关系着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了破除陈规陋习,博望区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为重点,坚持党政引导、基层自治、全民参与,坚持德法并重、破立并举、内外兼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示范带动,不断加强“一约四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和村规民约)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目前,博望区3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一约四会”制度,婚丧喜庆事宜有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章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逐步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2018年,博望区开始推行“禁燃烟花爆竹”、以鲜花代替冥币,严格限制治丧时间、婚葬车队规模,大力推行以村级为主体,统一配备不锈钢餐具、可循环桌布、电子鞭炮等红白喜事用品,既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乡贤文化引领新风尚

新市镇新河村,88岁的陈良栋坐在躺椅上看电视,他左手边的书桌上,水杯、保温杯,盖着瓶盖的,敞口插吸管的,摆了一溜。“这都是我儿媳妇给准备的,插吸管杯子里的水用来漱口,玻璃杯的凉水和保温杯里的热水兑着喝。”提到儿媳妇邵金四,陈良栋止不住地点头称赞,要是没有儿媳妇,他早就不在了。

原来,三年前陈良栋摔断了腿,瘫痪在床,正是儿媳妇邵金四三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他才慢慢好起来。“一天三顿饭都是她喂,每隔半小时给我翻一次身,洗澡、大小便也都是她帮忙。”陈良栋说,直到今年他能下床走路了,邵金四才重新到镇上找了一份工作。每天早上上班前,她都把老人的午饭做好,荤素搭配,放在小电饭煲里保温,老人什么时候吃都是热乎的。(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因为孝敬老人,邵金四被评为新河村的新乡贤,成为村里其他儿媳妇学习的标杆。

“村看村,户看户,大家互相比孝顺,婆媳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新河村党总支书记邵新刚从事基层管理11年,以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最常见的就是婆媳矛盾,但自从邵金四等一批孝心敬老新乡贤树立后,婆媳矛盾大大减少了。

为了弘扬乡贤文化,博望区以新河村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乡贤文化建设。2015年新河村被确定为全市首批乡贤文化建设试点单位。

淳朴家风涵养好世风

俗话说,“树大开枝、儿大分家”,然而在博望镇却有这样一大家子,如今已是四代同堂,从未分过家。周围邻居无不羡慕、夸赞,并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

“我们这一大家子从我记事时起,就一直没分家。”今年65岁的袁守锦虽然是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一家之主,但他年龄并不是最大,上面还有86岁的老母亲张明兰。这个大家庭一共14口人,袁守锦有3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已成家,一家人仍然生活在一起,每天在一张桌上吃饭。

像老一辈博望人一样,袁守锦最早也是跑销售的“飞毛腿”,身背刀片走四方。在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他回到家乡办了一个专门生产异形刀片的厂子。如今三个儿子都在厂里上班,有的管技术,有的管销售。“两个哥哥干的是技术活,每天满身油污,但他们从来没有怨言,也没有人去计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袁守锦的三媳妇程祖霞说,三兄弟只想着齐心协力,把厂子办好。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兄弟之间、夫妻之间关系融洽外,妯娌之间关系也亲如姐妹,从未发生过争吵。程祖霞说,公公婆婆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遇到什么事情,大家民主协商。即使有争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也就过去了,没有什么说不开的。

对内,14口人相亲相爱,对外,袁守锦一家也是热心人。村里搞公益建设,他们捐款;贫困户遇到困难,他们帮扶。2016年博望区遭遇洪涝灾害,袁家几个儿媳妇每天把做好的饭菜,送到灾民安置点上,直到洪水退了。

好家风,益终身。为了打通家庭文明传播的“最后一米”,使好家风真正推门入户,博望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


来源:马鞍山日报
上一篇 : 上海知青红色之旅起航―首次专列将赴革命摇篮“瑞金”
下一篇 : 马鞍山市四品牌食品入选省绿色食品50强

中医名人>>更多

乡村振兴在行动|

走遍中国网...

智慧大脑显本领

走遍中国网...

生态环境部:“十

走遍中国网...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